草店村的“农司令” ——记卢氏县杜关镇草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旭辉
杜关的冬天真冷!卢氏县杜关镇草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旭辉顶着风雪艰难地走着,远远就看到姚银香大娘站在雪地里向他频频招手。看到王旭辉走来,大娘就笑着把王旭辉拉到了屋里。“小伙子,下这么大雪,你跑东家、去西家的,你是真心实意为咱贫困户着想啊,来赶紧吃点热乎饭暖暖身子。”
那是2017年年底,王旭辉刚驻村不到一个月,看着冒着热气的饭菜,王旭辉心里一热,被贫困户信任的感觉太幸福了,他感到了这个冬天的温暖,村民的信任迅速增强了王旭辉的信心和力量。
怎么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,这是王旭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草店村地处卢氏北部山区,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牛、羊的传统,均以靠山放养模式为主。为带动农户科学养殖增收,2018年,王旭辉带领村“两委”到陕州区西张村镇、陕西省咸阳市养殖基地和陕西省杨凌区农博会考察,认为驴抗病性高,驴肉、驴皮也有较高收益,结合草店村已建成的养殖小区,决定发展驴养殖产业,引导村民开展集中养殖,增加收入。
2018年11月,王旭辉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,从山西运城引进黑驴20头,由村集体在红椿沟组发展集中养殖,成为卢氏县第一个驴养殖基地。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性养殖,他积累了发展特色驴养殖产业的技术和经验,引进黑驴完全适应草店村山区的自然条件,不仅为草店村增加了数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,而且为贫困户提供了合作社务工的机会,达到带贫增收的效果。
后来,王旭辉又瞄准了养鸡产业,卢氏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。经过深入调研,王旭辉发现卢氏鸡、绿壳蛋是这里的地理标志性产品,但是没有规模。要想养好,就必须有规模地、科学化养殖。几经周折,他看准了三门峡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合作项目“豫粉1号”土鸡项目,这种土鸡品种是河南农业大学研发的新品种,这种鸡有飞不高、吃食少、不长肉、光下蛋等特点,而且产绿壳蛋和粉壳蛋。
说干就干,2019年5月,“豫粉1号”土鸡项目落户草店村,首次投放2500只脱温鸡苗。关键时候,共产党员做先锋。为了保证养殖成功,王旭辉和村委会干部商量,让两名党员带头养,每名党员再带两个养殖户饲养。那段时间,王旭辉一心扑在养鸡上,天天去养殖户家,泡在养殖场,第一批鸡终于养殖成功了。到2019年春节前,土鸡养殖均达到出售条件,肉鸡全部售出,每斤售价达18元至20元,而且,每斤售价12元至15元的绿壳蛋、粉壳蛋更是供不应求,成了市场抢手货。